年轻人情绪消费新趋势
最近几年,消费者总喜欢买那些“看起来没用,但买了就开心”的小物件,比如打工人办公室流行的解压神器蒜鸟、电子木鱼、云烧香App,网上风靡的“钱来钱来”手机贴纸,朋友圈里晒不停的限量版盲盒手办,还有助眠神器香薰、ASMR音乐与视频,甚至有人专程在周末去“躺平主题”咖啡馆打卡。 这些从虚拟到实物、从线上到线下看似随性的小消费,更像是人们在给自己的心情“充值”,其背后正涌动着一股庞大的经济浪潮——情绪消费。
为什么年轻人热衷于情绪消费?
当代年轻人活在快节奏、高压力、强内卷的环境中:KPI、加班、社交焦虑、未来不确定……情绪长期处于紧绷状态。
像会说话的枕头、会逃跑的拖鞋等脑洞装备,看似无用却卖到断货;还有“捏不烂”的硅胶玩具,如捏捏乐、尖叫鸡、捏泡泡纸等,虽无实用功能,但打工人在不开心、无聊时捏两下,压力瞬间释放。这些情绪消费,提供的心理缓冲机制,成为都市人对复杂情绪的“日常急救包”。
首先,花小钱,应对复杂情绪,还具有及时性的效果,完美契合了现代人的情绪节奏:不求长久治愈,只求当下喘息。
其次,能够给平凡生活加点“戏”,即生活的乐趣,在这个节奏快、压力大、人与人越来越疏离的时代,消费者每买一件“废物”,都好像是在奖励自己,是仪式感,也是给日常生活加点乐子。
同时,也是人们想要在不确定中,找回一点主动权,现实世界充满不确定性:项目可能黄、升职可能落空、感情可能崩……但情绪消费不一样,它是完全由自己掌控的“确定性”。
情绪消费火爆,还离不开品牌的洞察与推动,将产品与主流消费浪潮捆绑到一起,也让消费者有了情绪消费的方向。目前,哪些赛道在情绪消费的推动下愈加火爆呢?
潮玩经济:抽盲盒抽的不是玩具,是惊喜感
文旅经济:逃离工位,去热门打卡点放空
宠物经济:养猫养狗,为自己养一个“情绪搭子”
食饮行业:买奶茶不仅是为了喝,更是情绪调节神器
相对来说,潮玩经济、文旅经济、宠物经济更多的是聚焦在体验感上,而餐饮行业的奶茶、美食,就是味蕾与情绪的双重满足。
说到底,情绪消费的本质,是为感觉买单。买的不仅是产品,更是自带谈资的社交货币。从目前的增长态势看,这场爆发式增长的“疗愈经济”,或许才刚刚开始。
立即体验,探索无限可能!
立即体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