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起來看看 羅森首家“未來型店鋪”,長什麼樣子?

2025-07-25

在便利店市場日趨飽和、電商與藥妝店夾擊加劇的背景下,日本三大便利店品牌7-ELEVEn、全家與羅森紛紛佈局下一代便利店

最新數據顯示,羅森2025財年第一季度(3-5月)全店銷售額約合人民幣342億元(單位下同),同比增長5.0%,營業利潤12.6億元,同比增長4.2%,單店日均銷售額達2.7萬元,連續第五年上升。在中國市場,羅森門店總數增至6760家,淨增140家。

作為擁有逾1.46萬家門店的日本便利店第三大連鎖巨頭,羅森素以積極求變著稱。就在其創立50周年之際,首家“未來型店鋪”正式亮相。


打破傳統便利店“賣貨”界限

2025年6月23日,羅森在日本東京開設首家“未來型店鋪”——Real×Tech LAWSON。

該店鋪由羅森與控股股東、日本電信巨頭KDDI聯合打造,旨在應對日本少子老齡化、勞動力短缺等社會課題,探索下一代便利店的發展模式。

該店位於KDDI新總部園區內的THE LINKPILLAR 1 NORTH大廈6層,營業時間為7:00~21:00,面向全體公眾開放。另外,KDDI已在員工專用樓層增設分店,進一步測試新模型。

從空間規劃,門店整體為“回”字形佈局,出入口分設於外側玻璃牆兩端,之間的直行過道集中配置多項自助設施,兼顧休憩與操作功能,同時作為環狀動線的起點,提升空間效率。 

中心區域從左至右依次為冷凍/冷藏區、麵包糕點區、休閒零食區、生活雜貨區、日化+藥品區、自助咖啡區。商品按功能帶狀排列,關聯陳列增強靈活性與實用性。


從顧客視角定義“便利數位化”

該店鋪的最大革新,並不在於商品種類或服務專案的簡單疊加,而是以“電子顯示幕+顧客行為識別”為核心的互動式空間系統。

以甜品貨架為例:當顧客伸手取貨時,攝像頭即時捕捉“取貨動作”,觸發上方電子屏從靜態資訊切換為“MACHI CAFÉ”飲品推薦,旨在促成甜品與飲料的聯動消費。值得一提的是,系統不識別具體個體或商品,而是以“行為節點”作為觸發機制,實現精准引導。

類似機制也應用於飯團等熟食區域。貨架配備的橫向電子屏會根據顧客停留時間遞進展示內容:前15秒顯示“商品特性”;30秒轉為“搭配推薦”;45秒則推送“優惠券資訊”;最終引導顧客通過羅森APP領取電子優惠券,形成消費閉環。

在這一過程中,顧客從被動接收者轉變為“行為觸發者”,參與到零售邏輯中。這種基於行為場景的動態資訊推送,既區別於傳統靜態貨架,也優於依賴掃碼或人工的互動方式。其底層邏輯是KDDI通過攝像頭與感測器獲取顧客性別、年齡段、停留時長等非特定化屬性,實現“無感數據採集”。

商業模式上,數字標牌系統展現出零售媒體的拓展潛力。以“可持續商品展示貨架”為例,陳列的環保品牌“Happy Elephant”清潔用品配有觸控感應裝置,顧客點擊後上方螢幕即播放品牌視頻並跳轉電商頁面。這類商品不在店內銷售,純作廣告展示,標誌著便利店正從“銷售終端”向“品牌傳播平臺”轉型。

該店引入智能牆系統“MIRROR GREEN”,運用圖像生成AI技術,根據晨間、日間、夜間不同時段,以及顧客到訪狀態,即時變換螢幕顯示內容和氛圍,使顧客在不同時段到店都能獲得獨特的視覺體驗。同時,電子螢幕支持空間聯動演示,在新品上市或活動期間實現多屏同步切換,強化整體感知。

螢幕功能不止於此。依託當地的智慧城市系統,店鋪內大屏能即時顯示天氣、交通、電車延誤、能耗、人流等區域資訊,真正成為“街區資訊樞紐”。

另外,最具特色的是遠程諮詢服務室,通過虛擬角色實現無人化接待,不僅支持OTC藥品的購買,還提供通訊、醫療、金融、家政等多類日常生活相關的諮詢服務。該服務區採用密閉式結構,確保顧客使用過程中的隱私保護。

也就是說,這家店正在構建感知層面的便利店體驗:顧客持續獲得溫和引導;資訊傳播從靜態轉向動態;兼具數字廣告與本地媒體功能。


未來將削減30%門店運營負擔

相較於顧客體驗的改變,運營端的邏輯重構同樣重要。

眾所周知,日本老齡化問題日益嚴峻,無論規模大小,零售企業都面臨著人力短缺的挑戰。為此,羅森打造這家實驗店的核心目標,是通過機器人與AI技術突破傳統“人力密集型”運營模式,構建可複製、可量化、可持續的自動化體系。

在機器人層面,門店部署了三類核心機器人:(1)飲料補貨機器人:自動完成冷藏飲品的上架作業;(2)地面清潔機器人:執行定時巡檢與清潔任務;(3)炸雞塊烹飪機器人:具備自動翻炸、防粘連等功能。

7月22日,羅森還在特色實驗店鋪“北大塚一丁目店”推出了“自動炒鍋機器人”。這款機器人能自動完成攪拌、加熱、烹飪及鍋具清洗等操作,可精准複現炒飯、炒蔬菜等菜品,且操作流程十分簡單。

雖然當前機器人的作業效率尚不及人工——如飲料補貨速度慢,但其連續性、穩定性和全天候作業能力,特別是在夜間或惡劣天氣等特殊時段,展現出顯著優勢。

更重要的,是機器人集成的數據採集功能。以炸雞塊烹飪機器人為例,它不僅自動完成加熱、晃動、保溫等流程,還能記錄產出數量、加熱時長等數據。這些運營數據的即時採集,為成本核算、補貨預測與食品品質管理提供了量化依據,開闢了傳統便利店未曾觸及的數據化運營新維度。

而在AI層面,門店則通過構建“工作負荷可視化系統”,實現人員管理的精細化與標準化。系統可結合多維數據,如員工可穿戴設備採集行為軌跡、安防攝像頭監測貨架狀態、POS系統反映銷售動態。通過智能分析,系統能精准預判客流變化與任務負荷,優化排班方案、任務分配及運營瓶頸診斷。

過去,門店對補貨時機、陳列效率、人力配置等關鍵決策多依賴經驗判斷。如今,借由AI輔助分析,這些“隱性流程”得以顯性化、標準化。運營能力不再依賴少數熟練員工的個人經驗,而是轉化為可複製的系統知識。

與此同時,員工體驗被賦予新的價值內涵。羅森明確提出“2030年前減少30%門店運營負擔”的目標,強調通過減少重複勞動,釋放員工與顧客的互動時間。在這個構想下,機器人承擔底層機械勞動,AI負責流程監控與優化,員工則專注於服務本質——情感聯結,不僅能提高顧客滿意度,也有助於提高員工的工作積極性。

在日本伊藤忠商事集團事業公司前高管司馬正樹看來,這家店鋪有三大亮點:其一,依託“Shop Media”進行到店顧客的個性化商品推薦與精准促銷,提升消費滿意度與體驗感,繼而為後續在KDDI加持下的“萬鏈”鋪墊,進一步強化便利店作為社會功能樞紐的核心作用;其二,引入自動炸物機器人,顯著提升“店內廚房”的出餐效率與商品品質,提高客單價;其三,通過機器人補貨與AI訂貨系統,減輕員工勞動強度、提升作業效率,同時優化訂貨精度、降低損耗,強化店鋪收益性。

總之,羅森的創新並非單點突破,而是對社會整體轉型的系統性回應。面對少子老齡化加劇、城市勞動力短缺、鄉村人口流失等結構性挑戰,便利店正從傳統的“日常採購站點”逐步升級為“綜合性社會服務平臺”。

“Real×Tech LAWSON”作為羅森戰略轉型的標杆專案,深度融合前沿科技、人因工程設計與跨行業協作資源,重新定義了“商店即服務”的商業模式。



返回列表

立即體驗,探索無限可能!

立即體驗